雜誌簡介:
台灣光華,世界光華
「台灣光華畫報雜誌社」(原光華雜誌)於民國六十五年創刊,目前台灣光華雜誌月刊以中英對照紙本及中日對照網路版向全球一百餘個國家及地區發行,包括全美一百多家書店同步販售,訂閱對象含括學術機構、藝術文化、貿易經理人、台商、華僑、關心台灣的國際經貿組織及外籍人士。
中華民國台灣長期推動南向政策,東南亞不僅是台灣的鄰邦,更是重要的貿易夥伴。為增進東南亞國家對台灣的了解,也讓更多讀者知道東南亞人士在台灣生活的各種面向,於104年12月創刊《光華》東南亞三語文版(印尼文、泰文、越南文)。東南亞三語文版刊物以雙月刊方式發行,定期出版且均已數位化,建置於《光華》官網。
核心價值——呈現台灣蓬勃生命力
「台灣光華雜誌」每月以多元化報導及雋永圖文呈現台灣發展脈動,見證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變遷。多年來以讀者最關心的話題,深入採訪報導,並以中英、中日雙語對照呈現,因而獲得「兩岸新聞報導獎」、「優良政府出版品獎」及「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等獎項之肯定。
集結叢書——累積豐富多元資料
繼「光華」第一本叢書——「面對當代人物」於民國七十三年推出後,市場反應熱烈,開啟國內雜誌界將報導系列內容集結成書風氣之先河,至今「台灣光華叢書」已輯印三十餘種,包括:「國際漢學與漢學家」、「台灣原住民文化」、「台灣特稀有生物」、「擁抱臺灣—百張圖片看現代臺灣」、「台灣民俗筆記」、「台灣好滋味」等叢書,可謂每本「台灣光華叢書」都是台灣不同面向的縮影。
數位整合——推動多元行銷
近年來,「台灣光華雜誌」與國內外媒體合作,進行跨界聯盟,除與知名電台合作單元專訪外,亦與多家網路平台合作發行「台灣光華電子報」及「台灣光華電子雜誌」。此外,更結合數位化科技,將累積三百期、數千萬文字之內容建立數位化資料庫系統,以多種檢索功能提升讀者閱讀及研究之服務。美國多所著名大學、國內中研院、國家圖書館、各地文化局圖書館等均為訂戶,並登上國家圖書館電子資料庫使用率排行榜。 「台灣光華雜誌」希望把台灣最真實訊息傳達給每一位讀者,不論是在國內,或是海外,讓每一個瞭解台灣的人更愛台灣,不知道台灣的人也能從這本雜誌中認識台灣、支持台灣。
簡介
【封面故事】
民眾透過求籤尋求神明指引,化解煩惱,讓心靈得到撫慰與希望。(林旻萱攝,蕭郢岑設計)
【編者的話】
從廟宇信仰到文化交流的多元之旅
在台灣的廟宇文化中,求籤是一項廣受信眾喜愛的活動,無論是求姻緣、求藥方,甚至是個人和國家運勢,都能向神明請求指引。本期《台灣光華》封面故事,將帶您一同探討「陰陽相生」、「萬事皆求」、「神職解密」及「共榮廟宇」等在台灣社會中常見的宗教現象。這些現象匯聚了無數良善的心念,進而促進台灣社會的和諧與繁榮。
海外傳播的形式不一而足,有透過短波電波,向全球150多個國家來介紹台灣;也有透過農技團,深耕印度,解決在地農民所遇到的問題;還有此次全民徵件「推薦外國旅人體驗的城市氛圍──桃園市」,將大溪橋、拉拉山、新屋海螺館、觀音採蓮藕等在地特色,透過《台灣光華》推介給外國讀者。「台灣擁有良好的教育資源、醫療衛生,以及安全的社會,是我派駐志願中的首選,而我也很幸運地如願派駐台灣。」比利時駐台代表馬徹在接受《台灣光華》專訪時說道。台灣的好,是要更深入造訪各地後才會不斷地「再」發現。
此外,台灣日治時期所遺留下來的許多建築,造就了現今台灣街頭不同的樣貌。這些來自日本的結構、工法與技術,結合了明治維新時期向西方古典建築取經的痕跡。而日本一級建築師渡邊義孝,則是從日式建築的角度,發現了這些「日式」老屋,為了適應台灣獨特的環境氣候所做的改變,他也欽佩台灣為保護文化財所做的努力:「台灣人民持續熱衷於發現古建築的價值,進行保存、修復,並賦予其新的生命。年輕人、懷有日治時代記憶的長者,以及想要保留台灣歷史的知識分子⋯⋯在這裡,能感受到一種日本無法比擬的活力。」
誠如畫家陳澄波(1895∼1947)對台灣的寫生觀察,與一幅幅生動的畫作,訴說著台灣這塊土地多元的生命樣態。自由、民主、多元的台灣,正是許多人追求和平與繁榮的典範,彰顯著包容與互助的精神,成為文化交融與思想碰撞的樂土,讓每個人都在能這片土地上追尋自己的夢想與未來。
作者簡介
台灣光華,世界光華
「台灣光華畫報雜誌社」(原光華雜誌)於民國六十五年創刊,目前台灣光華雜誌月刊以中英對照紙本及中日對照網路版向全球一百餘個國家及地區發行,包括全美一百多家書店同步販售,訂閱對象含括學術機構、藝術文化、貿易經理人、台商、華僑、關心台灣的國際經貿組織及外籍人士。
中華民國台灣長期推動南向政策,東南亞不僅是台灣的鄰邦,更是重要的貿易夥伴。為增進東南亞國家對台灣的了解,也讓更多讀者知道東南亞人士在台灣生活的各種面向,於104年12月創刊《光華》東南亞三語文版(印尼文、泰文、越南文)。東南亞三語文版刊物以雙月刊方式發行,定期出版且均已數位化,建置於《光華》官網。
核心價值——呈現台灣蓬勃生命力
「台灣光華雜誌」每月以多元化報導及雋永圖文呈現台灣發展脈動,見證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變遷。多年來以讀者最關心的話題,深入採訪報導,並以中英、中日雙語對照呈現,因而獲得「兩岸新聞報導獎」、「優良政府出版品獎」及「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等獎項之肯定。
集結叢書——累積豐富多元資料
繼「光華」第一本叢書——「面對當代人物」於民國七十三年推出後,市場反應熱烈,開啟國內雜誌界將報導系列內容集結成書風氣之先河,至今「台灣光華叢書」已輯印三十餘種,包括:「國際漢學與漢學家」、「台灣原住民文化」、「台灣特稀有生物」、「擁抱臺灣—百張圖片看現代臺灣」、「台灣民俗筆記」、「台灣好滋味」等叢書,可謂每本「台灣光華叢書」都是台灣不同面向的縮影。
數位整合——推動多元行銷
近年來,「台灣光華雜誌」與國內外媒體合作,進行跨界聯盟,除與知名電台合作單元專訪外,亦與多家網路平台合作發行「台灣光華電子報」及「台灣光華電子雜誌」。此外,更結合數位化科技,將累積三百期、數千萬文字之內容建立數位化資料庫系統,以多種檢索功能提升讀者閱讀及研究之服務。美國多所著名大學、國內中研院、國家圖書館、各地文化局圖書館等均為訂戶,並登上國家圖書館電子資料庫使用率排行榜。 「台灣光華雜誌」希望把台灣最真實訊息傳達給每一位讀者,不論是在國內,或是海外,讓每一個瞭解台灣的人更愛台灣,不知道台灣的人也能從這本雜誌中認識台灣、支持台灣。